警卫连里出好兵
空军某试训基地某部警卫连官兵。孙琳/摄
坐落于西北戈壁滩深处,空军某试训基地某部警卫连的营区毫不起眼。连队里90后、00后战士居多,年轻的官兵们往返于散落的哨点和低矮整洁的营房之间,每天执勤、上哨、训练。
与同龄人相比,这里的生活似乎略显单调,但当00后战士杨福伟新训结束下连第一次踏进营区大门时,觉得自己很幸运,因为“终于成了警卫连的兵”。
“警卫连”是这片戈壁滩上“响当当的头衔”。在基地很多兄弟单位眼中,“警卫连的兵”军事素质过硬,做事雷厉风行,“敢干、能干,都是好兵。”
“没什么诀窍,我们只是全力把一个兵该做的事做好。”警卫连连长高继洪说,连续27年保持先进是督促连队官兵追求卓越的原因之一,“警卫连的兵要争做标杆。”
荣誉
杨福伟是去年12月来到警卫连的。在此之前,他从新训营老班长的口中已经听说了这支连队。
“很苦,很累,但培养优秀的兵。”这是老班长们的评价,杨福伟听后内心忐忑。他有些担心自己的身体素质跟不上,但又有些兴奋,迫不及待想一睹“标杆连队”的风采。
12月的一个寻常冬日,运送新兵的大巴车穿越荒凉戈壁,将杨福伟和10多名同年新兵送到警卫连门口。下了车,在感受“苦”“累”之前,杨福伟首先感受到了“优秀的压力”。
“这里的一切都格外有秩序、严格、严苛。”杨福伟说,走进宿舍,他看到各班内务打扫得一尘不染,走廊里不见一片纸屑,他不自觉地小心提放行李,生怕摆错了位置。安置妥当后,班长开始安排工作,他说话干脆利落,没有一句废话,“让人感到警卫连果然名不虚传。”
老连长甘廷贤在警卫连曾任职5年,他早已习惯这种“画风”,但初次走进连队时的震撼让他至今印象深刻。
2014年7月,甘廷贤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警卫连。下连第一天,他来到连队荣誉室参观,被满墙满柜的荣誉证书“惊得说不出话来”。
连续20多年被评为先进、两次被空军评为先进基层单位标兵、党支部3次被空军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、荣立集体二等功、三等功各两次……甘廷贤细数着这些荣誉,一下子感到肩上的担子重起来,“说什么也不能让荣誉断在我这一茬手里。”
不少优良作风在这种荣誉感与使命感中被一代代传承下来。在警卫连,每晚睡前的点名与讲评一天不落,每两周全连组织一次整体内务检查,每隔3周,所有官兵统一剪一次头发。
有00后新战士不理解,老兵们耐心解释,“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,从军容军貌到军风军纪,一样不能少,这样才能做个好兵。”
下士施显进则是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了这个集体。2015年12月,施显进下连时遇上大雪,车在路上走走停停,直到深夜1点才抵达连队。原本他以为战友们早已入睡,没想到下车后,看到全连干部都站在院中等待着迎接新战士,炊事班还专门开伙,为新兵们做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。
“在那个瞬间,你感觉一下子就融入了这个集体中。”施显进触碰到了警卫连藏在“严苛”下的温情,这个广西人在大西北这片戈壁滩上找到了回家的感觉,“了解到连队前辈的光荣历史,你会自然地想为这个集体付出,会要求自己更加优秀,让连队变得更好。”
当兵
想要达到警卫连的“优秀标准”并不容易。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,施显进每晚训练结束后回到宿舍,都是“灰头土脸的,整个人都累蔫了”。
老兵李志辉曾用一句玩笑话总结警卫连的生活:“上午练了下午练,下午练了晚上练,中间插空去站哨。”
“别看我们日常的任务就是执勤、上哨、训练,其实一点不轻松。”高继洪介绍说,警卫连的职责是守护片区的安全。虽然很少参加冲锋一线的紧张任务,但为了在遭遇险情时能够第一时间“冲上去、打胜仗”,警卫连的兵必须时刻保持紧绷的备战状态。
为此,警卫连有一项特殊“训练”:值班表以外的哨位值班调整均不提前通知,无论新兵老兵,接到临时通知后必须立刻就位。高继洪说,这是为了锻炼官兵们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。
李志辉就曾在各种情况下接到过上哨通知。“正吃饭、午休时、一天训练结束准备睡觉了……电话随时会打来。”
第一次接到临时通知时,李志辉还是新兵,半天的高强度训练让他中午回到宿舍倒头就睡。刚睡着不久,电话铃声响起,连队通知李志辉去兄弟单位出公差,出发的时间是在5分钟之后。